1、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,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,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。
2、如春季立春为始点,太阳黄经为315°,春分为中点,立夏为终点,太阳黄经变为45°,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°。
3、 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,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,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,以夏至为终止点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这种四季比我国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。
5、从天文意义上讲,我国的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界限更为科学。
6、 春、秋二分日,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,具有从极大值(或极小值)向极小值(或极大值)过渡的典型特征。
7、因此,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,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;夏季里,昼最长,夜最短,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,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。
8、所以,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;同理,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。
9、 但是,从实际气候上讲,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,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,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~2个月。
10、我国有“热在三伏”,冷在三九”的说法。
11、因此,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,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。
12、所以,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。
13、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,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,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。
14、这是因为,二分、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,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,每个季节三个月,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°。
15、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。
16、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,就是天文四季。
17、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。
18、在半球的范围内,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,并且在半球范围内,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,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。
19、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,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,例如,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。
20、并且规定: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℃的时期为夏季,小于或等于10℃的时期为冬季,介于10℃~22℃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。
21、按此标准划分四季,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,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。
22、同时,在中纬地区,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。
23、这就是气候四季。
24、例如,北京春季有55天,夏季103天,秋季50天,冬季157天。
25、 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,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。
26、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。
27、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。
28、北半球是夏季,南半球是冬季;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(中纬地区)统一的。
29、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,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。
30、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,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;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。
31、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