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出自_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

发表时间:2023-05-27 08:21:21 来源:互联网

1、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 意为实现了和谐,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,如果完全相同一致,则无法发展、继续。

2、出自《国语·郑语》,为周太史史伯提出。

3、 “和”的观念产生很早,其含义由音乐之和,到人际关系之和,到国家政事之和,逐步深化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4、而第一个对“和”进行理论提升,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,是史伯。

5、史伯是中国思想史、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。

6、 1史伯姓名:伯阳父生卒:不详朝代:西周官职:周太史评价:西周末期思想家,提出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的命题 老子、孔子之前二百多年,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,不为常人所知。

7、其人在中国思想史、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,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。

8、但是,评价尚嫌不足。

9、 此人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阳父,亦称史伯。

10、西周太史,掌管起草文告、策命诸侯、记录史事、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历法等,为朝廷重臣。

11、 史伯的言论见于《国语》,主要是《周语上·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》《郑语·史伯为桓公论兴衰》两篇文字。

12、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《史记·郑世家》亦有所载,显然是参考《国语》而记。

13、文献资料简略,是后人对史伯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。

14、 2“和实生物”的提出 “和”的观念产生很早,其含义由音乐之和,到人际关系之和,到国家政事之和,逐步深化。

15、而第一个对“和”进行理论提升,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,是史伯。

16、史伯是中国思想史、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。

17、 上引史伯哲理性的话译成现代汉语,大意是:“和”确能生成万物,“同”就不能增益,而只能止步不前。

18、用一物匀适地融入另一物叫作“和”,因此而能丰富、发展,并使万物不脱离“和”的统一。

19、如果用相同的东西补充相同的东西,那么这种东西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……只有一种声音,单调得没办法听;只有一种物品,单调得没办法看(没有文彩);只有一种口味,单调得令人生厌;只有一种事物,单调得无话可说。

20、 史伯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“和”,即二元乃至多元的对立统一。

21、事物的不断生成,不断丰富,不断发展,也就是“和”的不断展现,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展现。

22、这既是客观世界的自在过程,又是人的主观世界的能动过程。

23、 从人的认识和实践来说,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“和”,不能从根本上加以人为的破坏,一方面要创造各种各样、方方面面的“和”。

24、最简单的事例,土加土,还是土,水加水,还是水,只有量的增加,没有质的变化;土加水,则成泥,便可垒墙筑屋,再加火烧,则成各种陶器及砖瓦,便可方便生活、美化生活。

25、总之,人要认识“和”的本质,运用“和”的法则。

26、 史伯正是以“和”的思想为指导,给郑伯友分析王朝之弊的,指出周幽王的要害是“去和而取同”。

27、史伯用大量的事实说明,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,喜好鬼鬼祟祟和邪恶的谗言;讨厌贤明正直的忠臣,而亲近愚顽智昏和无知鄙陋的小人。

28、断言不出三年周必亡。

29、 二百多年后,齐国思想家、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讲的和同之别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,与史伯所言完全一致。

30、可以想见,晏婴是在看到相关记载之后接受了史伯的思想和观点。

31、孔子的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,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。

32、而孔子之孙子思,糅合了孔子的中庸思想,作了更高的理论阐述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

33、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

34、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35、”(《礼记·中庸》)今之众多学者认为,“和”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,非虚言也。

36、 3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的现实意义 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。

37、”实现和谐则万物生长繁衍,如果完全一致,则无法发展延续。

38、强调“和而不同”这是对“和”最好的诠释。

39、和,是不同事物的相承相继,是多样性的统一,它承认矛盾,是矛盾发展的协调统一;同,是相同事物的叠加,它回避矛盾,掩盖事物之间的差异。

40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,“同”是唯唯诺诺,无原则的苟合或同流合污;“和”则是有原则的和谐相处,就是说,凡无关原则的小事,要理解忍让,不要小题大做、闹不团结;凡事关原则性的大事,则要坚持原则,一丝不苟。

41、表现在上下级关系上,“同”是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和死气沉沉、紧张压抑的一言堂;“和”则是上下级的互相尊重和坦诚议政、集思广益的“众言堂”。

42、 ——《企业文化与CI策划》张得 吴剑平 著。

43、意为实现了和谐,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,如果完全相同一致,则无法发展、继续。

44、出自《国语·郑语》,为周太史史伯提出。

45、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。

46、”实现和谐则万物生长繁衍,如果完全一致,则无法发展延续。

47、强调“和而不同”这是对“和”最好的诠释。

48、和,是不同事物的相承相继,是多样性的统一,它承认矛盾,是矛盾发展的协调统一;同,是相同事物的叠加,它回避矛盾,掩盖事物之间的差异。

49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,“同”是唯唯诺诺,无原则的苟合或同流合污;“和”则是有原则的和谐相处,就是说,凡无关原则的小事,要理解忍让,不要小题大做、闹不团结;凡事关原则性的大事,则要坚持原则,一丝不苟。

50、表现在上下级关系上,“同”是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和死气沉沉、紧张压抑的一言堂;“和”则是上下级的互相尊重和坦诚议政、集思广益的“众言堂”。

51、: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,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,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可以理解为矛盾是发展的源泉之类的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最近更新